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347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、点石成金的能力,为什么要停止开拓?

第347章 大明有变废为宝、点石成金的能力,为什么要停止开拓?(1/5)

目录

“大明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城市,北京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、苏州、扬州、常州、广州、深圳、香港十个。”

“人口过二百万的城市,沈阳、天津、真定(石家庄)、保定、开封、南阳、济南、青岛、太原、大同、潞州、安邑(运城)、长安、延安、凤翔、南郑、兰州、成都、重庆、长沙、桂林、南宁、驩州、交州、新益、珠海、潮州、厦门、绍兴、湖州、镇江、合肥、江宁、凤阳三十四个城市。”

“像哈尔滨、长春、承德、福州等地,都逼近两百万人口,人口不受控制地向城市移动。”

朱祁钰道:“朕也头疼,人口高度集中一个城市,弊端极大。”

“不说其他,就是粪便处理,负担都是极大的,像南方诸多城市,下雨之后内涝,每年都会淹死很多人。”

“但城市里的人实在太多了,怎么也赶不走。”

“以前叫城池,以防御为主,所以叫城池。”

“现在城池以坊市为主,只能叫城市了。”

“还诞生了市民阶级,他们不从事农业劳动,依靠工厂、经商为生。”

“可供应城市的米粮,可是从印度买回来的,中枢又严格控制价格,导致很多粮商罢工,不愿意做粮食生意。”

“户部、财部都派人了解过,做粮商确实不赚钱。”

“若是米粮价格提高,城市人口压力变大。”

“而人口高度向城市集中,导致民间种地的人越来越少,像江南竟出现土地撂荒的罕见情况。”

“中枢费劲巴力的去买粮食,国内有土地却不种粮食。”

“朕有什么办法?”

朱祁钰深表无奈:“南方不比北方,粮食储存极难,成本自然是高的。”

“阁部重臣竟想引入外来人口去种植粮食。”

“被朕驳斥了,大明军将流血流汗,不是给外人创造美好生活的!”

听见皇帝抱怨的话,陈嘉猷觉得头大。

好日子才过几年啊,百姓竟堕落成这样了?

主要原因是放开奴隶。

普通百姓家里都养着一到两个男奴,用来种地,小地主家里都有十几个,女奴恨不得凑出一个万国拼盘。

朱祁钰都担心,国内爆发农奴造反,然后反客为主,变成五胡乱华。

国内看似三亿人,估计有一亿奴隶在民间生存,其实是四亿人刨食,汉人比例被稀释降低。

甚至民间还出现了一种情况,偷偷让奴隶生子,然后让奴隶的儿子替代自己的儿子去服兵役。

陈嘉猷咀嚼皇帝的话,这是考校。

回答结果,决定着他的仕途。

“陛下,种地是天大的大事。”

“微臣以为有三个原因,让百姓不愿意种地了。”

“其一,是奴隶的使用,人皆有惰性,过度依赖农奴,不愿意劳动,贪图享乐,自然人口往城市移动。”

“其二,因为大明日子安逸,人皆是短时动物,很少人居安思危,中枢强压米价,导致民间不珍惜米粮。”

“其三,陛下对百姓太好了,所以百姓认为可以欺辱中枢,打着歪算盘琢磨着怎么占朝廷便宜,心思用歪了。”

他的见解倒是独特。

朱祁钰面无表情,听他说下去。

“微臣有四策,请陛下细听。”

“其一,中枢提升粮价和房价,用房价控制人口,逼人口倒流,粮价、油价、肉价也提升,让百姓生出城市居住不易的念头。”

“其二,加强移民,中枢对土地数量严格划分,数量不够的,全部移去新地。”

“其三,中枢对农业进行补贴,增收城市居住税,这笔税补贴给农户,让农户收入,略高于商贩、工人收入。”

“其四,严格控制民间奴隶数量,开始向民间征奴隶为役,把奴隶累死在民间,快速减少奴隶数量,并提高奴隶售价,让普通人家用不起奴隶。”

这个陈嘉猷,本事没落下啊。

朱祁钰脸上露出满意之色:“接着说。”

“微臣以为,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,有大坏处,但也有小益处。”

“人多力量大,人口集中,就会诞生高度发达的商业,手工业、制造业等密集型工厂,也会降低人力成本。”

“而中枢对工厂是大力扶持,您也希望用机械替代人力,进而解决土地撂荒等问题。”

“所以,能否找到一个支撑两者的节点?两全其美?”

“中枢能否回购一批土地,然后成立垦殖公司,雇佣一批城市劳动力,农忙的时候,就雇佣一批人去皇庄垦殖,农闲的时候也不用开工资,这样一来,一年能节省两到三个月的工资。”

“而这些人还是城市人口,城市闲置人口能赚到钱,也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。”

朱祁钰愈发欣赏他:“你在印度这些年,没浪费时间啊。”

“微臣一分一秒不忍浪费,这些年虽看不到大明书籍,却将印度书籍基本看完,是以有些粗浅见解,请陛下勿怪。”陈嘉猷笑道。

“你这个办法很好。”

“但是,皇庄这个口子不能开。”

“而收购撂荒土地,难免会形成大地主,土地兼并的问题,终究是要考虑的。”

“垦殖公司可以试试,让阁部去商议吧。”

朱祁钰笑道:“以你的功劳,可去地方当一任知府,历练几年,再调回中枢。”

大明高官,必须是进士,必须在基层历练,当一任督抚,才能回到中枢进入阁部。

进士的标准从未降低过,虽然开恩科,但恩科卷面更难,录取率更低,对进士这一关是绝对严格把控。

升迁之路是螺旋型的,从地方到中枢,再从中枢派去地方,反复几次,才能当督抚,才能进入内阁七部六寺。

陈嘉猷却跪在地上:“微臣自知不是良臣益辅,也非旷世之才,中枢有李姚之伟才,地方有马韩之雄才,臣不过米粒之珠,唯愿一生在路上,为陛下出使各国。”

朱祁钰凝眉:“使臣这辈子没什么出息。”

“虽然伱在印度十二年,为大明鞠躬尽瘁,你却无法凭出使之功,跃居阁部。”

“陈嘉猷,你要想清楚啊,要一辈子窝在鸿胪寺吗?”

陈嘉猷咬牙道:“煌煌盛明,怎能没有使臣出使万国?臣愿意终生走在路上,为大明出使,为陛下扬威!”

朱祁钰有几分感动,华夏为何屹立不倒,就是每一代人都会有些傻子,他们为了这个国家,鞠躬尽瘁;为了这个国家,死而后已。

每一个时代都有,会前赴后继的为这个国家,不辞辛劳的付出,甚至会为这片土地而死。

这种赤诚的热爱,才塑造了华夏之魂。

陈嘉猷明明有更好的仕途,凭出使印度十二年之功,可以去地方当四年知府,回到中枢再担任侍郎几年,再派去地方,七十岁之前一定能入阁部为重臣,执掌天下,流芳青史。

可他却选择了一条最没出息的路。

在鸿胪寺一辈子,也当不上寺卿的,因为寺卿是不能出使的,要在朝中效力的。

朱祁钰将他扶起来:“陈卿,你为大明、为朕做的,朕不会忘记。”

“朕会让人把你的事迹写下来,在你走过的路上树碑立传,让后人永远铭记你的功业。”

“你虽在鸿胪寺,你虽是使臣,却对大明有着重大功绩。”

“朕不会忘记,明人不会忘记,后人也不会忘记!”

“你是大明英雄!是朕的张骞!”

陈嘉猷感动地哽咽。

他也有私心。

大明根本不缺官员,看看俞经就知道,一个小小的县丞,精通多门语言,精通医术,对大明政策了如指掌。

官员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官员了,而他在印度呆了十二年,和大明已经脱轨了,去地方当知府,怕是也会被上下糊弄,当个糊涂知府,半世英明葬送,沦落成笑柄。

而大明却稀缺使臣,边永、潘本愚回国后,执掌鸿胪寺,出使列国已经鲜有机会了。

像他这样有大声望傍身的使臣,更是少之又少。

所以,他要做皇帝的张骞,一生走在路上,最后凭此功列入文庙,这是他的私心。

皇帝大加赏赐后,便让他回去和家人团聚去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重生换亲:疯批少爷的温柔娇妻是戏精 分手抑郁后,一首海底治愈世界 长生从御云雾开始 赛博朋克:2075 换亲后,我搬空库房救忠烈去流放 重生全家齐穿越:福宝锦鲤吃瓜忙 全民异兽:我即是天灾 开局买别墅,我神豪身份藏不住了 真千金从合欢宗回归后 两界,我的物品变异了
返回顶部